第九章 隕落的太陽 (2)
關燈
小
中
大
機器再次隆隆地開動了,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。這一次,向北!不勝不歸!只要能夠奪回燕雲十六州,漢人就會恢覆長城這條維系著全民族生命的防線,就會從此再也不必擔憂北方蠻族的欺淩!
而那時,以他擊敗契丹,奪回失地的軍威,無論是南唐,還是後蜀,就會不戰而降了……多麽美妙,我要使漢統中興!
疲勞至極,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柴榮被這個宏偉的目標深深地打動了,這就是我要做的事,這才是我要做的事……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!
出發!
顯德六年,即公元959年3月28日,後周世宗皇帝柴榮重披鎧甲戎裝,從京城開封出發,下詔親征契丹,以收覆燕雲失地。
命義武節度使孫行友先期出兵至定州(今屬河北),加強西山路的戒備,以阻止北漢對契丹的援助;命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(請留意這個人,之前他一直被柴榮留在京師,幫助王樸鎮撫後方,聲名雖然不顯,可是位高權重,非同一般)率領水陸軍為先鋒出發。然後招集所有後周眾將,包括淮南李重進所部,都快速向滄州集結。
南方已經沒有威脅了,京師已經不必戒備,這已經是後周所有的家底,柴榮已經起傾國之兵與遼國決戰!
千載一時,不容錯過!
柴榮率軍疾進,於4月16日抵達滄州,兵行迅速,他沒有休息,當天就率兵騎數萬直趨契丹邊境。為了隱蔽,他走的全是山野荒路,數萬大軍掠境而過,連當地的居民竟然沒有發覺。第二天,柴榮就出現在了乾寧軍(即遼國的寧州,今河北青縣)城下。
寧州刺史王洪進大驚失色,不敢抵抗,馬上就開城投降了。
寧州城外,後周的水軍已經到達。隨後柴榮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,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,水陸並進,毫不停留向契丹內部繼續挺進。
後周戰艦如雲,旌旗蔽空,首尾相連,綿亙數十裏……柴榮率當時中原最強的軍隊順流而行,直逼遼國南院重鎮幽州。兩天之後,越過獨流口(今天津西南獨流鎮)、再溯流而西,直抵幽州前哨益津關(今河北霸州)。
益津關與瓦橋關(今河北雄縣舊南關)、淤口關(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)合稱三關,是幽州方面正南防線上的三座重要關隘。
不下三關,難抵幽州。
但從來都是契丹騎兵從三關出發南下侵略漢地,從來都沒有過漢人軍隊主動出擊,攻到三關之下。一點防備都沒有的契丹守軍一哄而散,世宗皇帝到達關前,益津關守將終延輝就出關投降了。
益津關向西,水道變得狹窄了,柴榮棄舟登岸重上戰馬,迅速向下一個關口瓦橋關挺進,當天日落時只得停駐稍歇,柴榮露宿在曠野荒地,與眾將士同宿同起。
次日清晨,太陽又一次升起了,柴榮振奮精神,命趙匡胤向瓦口關挑戰。趙匡胤率部直抵關前,刀兵未動,瓦橋關守將姚內斌出降。進駐瓦橋關,柴榮稍微歇息了一下,這時遼國莫州刺史劉楊信和遼淤口關守將不敢抵抗,直接遣使歸降。
5月1日,後周強大的後援部隊到達,而且戰場上鋒銳難當,所向披靡的李重進終於從淮南趕到了。柴榮終於有了強大的實力可以和契丹人正面對沖,而這也可以看出,柴榮對自己的苛刻,他又一次充當了全軍的先鋒,就像高平之戰那樣,不等主力齊集,就已經先期出發。
李重進等後援部隊的威懾力極其強大,遼國瀛洲刺史高彥暉不堪重壓,主動投降了。至此,三關以南所有失地,都被後周迅速收覆。
此時,距後周世宗皇帝柴榮下詔親征只有區區四十二天,而從京師出發開赴戰場,實際只有三十二天。短短的一個月裏,契丹邊關守將望風歸順,無人攖其鋒,一舉收覆三關三州十七縣,共覆民一萬八千餘戶,為大唐中期以後漢人前所未有之勝利!
5月2日,柴榮在瓦橋關行宮大宴眾將,將士們,前面就是幽州,即為古之燕地,為燕雲十六州之首……
但是出乎柴榮的意料之外,幾乎所有的將士都沈默了下來,包括以悍勇無敵著稱的李重進。他們向柴榮報告了最新的情報——遼國王耶律述律已經率領契丹精銳騎兵來到了幽州附近,他不再喝酒了,此時就屯兵在燕山之北。契丹的前鋒部隊馬上就要到瓦橋關了。
耶律述律……柴榮默默地念著這個異族酋長的名字。是的,幽州,遼國絕不會輕易放棄,而耶律璟更不是李璟……但這又有什麽關系,這次進攻並不是偷襲,本來就是要與契丹分出個輸贏勝負!
但是隨軍的大臣和眾將們卻不這麽想,這些人的心理完全符合唐末以來漢民族的心態——“陛下離京才四十二天,兵不血刃,北舉燕南之地,此不世之功也。今虜騎皆聚幽州,未宜深入。若貿然進軍,一旦有失,則前功盡棄矣。”
柴榮聽得忍無可忍,奮然而起——“乘勝長驅,正如破竹之勢,怎可中輟?!”
就在當天,柴榮即令先鋒都指揮史劉重進率軍先發,就在瓦橋關以北,與契丹先鋒相遇,一場激戰,斬其數百游騎,進而攻占距離幽州僅一百二十公裏的固安(今屬河北)。到第二天,柴榮親自來到了最前線,他到固安的安陽水(即今永定河)視察軍情。然後命令立即架橋,以備全軍迅速通過。不等耶律述律前來,他就要主動去向契丹兵團挑戰。
請記住這一天,公元959年5月3日,柴榮從前線返回瓦橋關,準備下一天的征戰……這一天是柴榮命運的分水嶺。就像古希臘國王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得勝,會宴將士;也像是神話傳說中無敵的勇士阿喀硫斯最後一次沖擊特洛亞城門,他們都到了命數終止的那一天。
傳說柴榮當天心神激越,縱馬馳上一片高坡,他要“駐馬高阜,以觀六師”。是的,他看到了他雄壯的軍隊在他面前源源不斷地開赴戰場,也看到了當地的父老牽牛舉酒來歡迎他。他順口問道:“此地何名?”
“回陛下,故老相傳,謂之病龍臺。”
柴榮愕然,既而黯然下坡,當天夜裏就突然發病,就此臥床不起。
當然,這是傳說,出自《五代史補》。但細查史書,此時柴榮即位已經五年了,五年之中他五次親征,鞍馬勞頓,事必親躬,有跡象表明,就在此次出征以前,他就已經有病。因為有大臣上疏勸他——“待聖體稍安之後再行北伐,亦不為晚。”
但柴榮毫不理會,終於在和契丹國王決戰的前夕,他突然倒下了。但就是這樣,他倒在了床上,仍然不肯罷休。史有記載,5月4日,有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攻破易州(今屬河北),擒獲契丹刺史李在欽,獻於柴榮帳下,柴榮為表示決無退軍之意,令押赴軍前斬首。
5月5日,柴榮下詔以瓦橋關為雄州,以益津關為霸州,征發數千民夫來修築霸州的城墻。既以得之,決不放棄;
5月6日,柴榮命大將李重進統兵出土門(今河北獲鹿西南)攻擊北漢,進一步削平契丹的援軍,一切仍然為了與契丹兵團決戰作準備。
但是到了7日,柴榮終於支持不住了,他的身體背叛了他,讓他知道他終究還是一個凡人……群臣苦苦勸說,他無可奈何只能回京養病。臨行前,他命令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,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,各率本部駐守二州。
一定要守住!等我回來……我還要回來,這是我們進攻契丹,收覆燕雲的基地……
5月8日,柴榮從雄州起程南歸,於30日回到了都城開封。自離京北征到此時返回,總計才有六十天,但柴榮身體的健康已經有了天壤之別,多年的積勞,平時的大喜大怒,讓他的身體徹底崩潰,再也無法康覆。而到了6月2日,命運再次給了柴榮劇烈的打擊,他的女兒突然死了,柴榮悲慟難當,他不懂,上蒼為什麽要這樣對待他!
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了無生趣,柴榮真的再也支撐不下去了,在公元959年6月19日晚,他死了,帶著無盡的遺憾,帶著未完的理想,在年僅三十九歲的時候,就離開了人間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而那時,以他擊敗契丹,奪回失地的軍威,無論是南唐,還是後蜀,就會不戰而降了……多麽美妙,我要使漢統中興!
疲勞至極,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柴榮被這個宏偉的目標深深地打動了,這就是我要做的事,這才是我要做的事……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!
出發!
顯德六年,即公元959年3月28日,後周世宗皇帝柴榮重披鎧甲戎裝,從京城開封出發,下詔親征契丹,以收覆燕雲失地。
命義武節度使孫行友先期出兵至定州(今屬河北),加強西山路的戒備,以阻止北漢對契丹的援助;命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(請留意這個人,之前他一直被柴榮留在京師,幫助王樸鎮撫後方,聲名雖然不顯,可是位高權重,非同一般)率領水陸軍為先鋒出發。然後招集所有後周眾將,包括淮南李重進所部,都快速向滄州集結。
南方已經沒有威脅了,京師已經不必戒備,這已經是後周所有的家底,柴榮已經起傾國之兵與遼國決戰!
千載一時,不容錯過!
柴榮率軍疾進,於4月16日抵達滄州,兵行迅速,他沒有休息,當天就率兵騎數萬直趨契丹邊境。為了隱蔽,他走的全是山野荒路,數萬大軍掠境而過,連當地的居民竟然沒有發覺。第二天,柴榮就出現在了乾寧軍(即遼國的寧州,今河北青縣)城下。
寧州刺史王洪進大驚失色,不敢抵抗,馬上就開城投降了。
寧州城外,後周的水軍已經到達。隨後柴榮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,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,水陸並進,毫不停留向契丹內部繼續挺進。
後周戰艦如雲,旌旗蔽空,首尾相連,綿亙數十裏……柴榮率當時中原最強的軍隊順流而行,直逼遼國南院重鎮幽州。兩天之後,越過獨流口(今天津西南獨流鎮)、再溯流而西,直抵幽州前哨益津關(今河北霸州)。
益津關與瓦橋關(今河北雄縣舊南關)、淤口關(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)合稱三關,是幽州方面正南防線上的三座重要關隘。
不下三關,難抵幽州。
但從來都是契丹騎兵從三關出發南下侵略漢地,從來都沒有過漢人軍隊主動出擊,攻到三關之下。一點防備都沒有的契丹守軍一哄而散,世宗皇帝到達關前,益津關守將終延輝就出關投降了。
益津關向西,水道變得狹窄了,柴榮棄舟登岸重上戰馬,迅速向下一個關口瓦橋關挺進,當天日落時只得停駐稍歇,柴榮露宿在曠野荒地,與眾將士同宿同起。
次日清晨,太陽又一次升起了,柴榮振奮精神,命趙匡胤向瓦口關挑戰。趙匡胤率部直抵關前,刀兵未動,瓦橋關守將姚內斌出降。進駐瓦橋關,柴榮稍微歇息了一下,這時遼國莫州刺史劉楊信和遼淤口關守將不敢抵抗,直接遣使歸降。
5月1日,後周強大的後援部隊到達,而且戰場上鋒銳難當,所向披靡的李重進終於從淮南趕到了。柴榮終於有了強大的實力可以和契丹人正面對沖,而這也可以看出,柴榮對自己的苛刻,他又一次充當了全軍的先鋒,就像高平之戰那樣,不等主力齊集,就已經先期出發。
李重進等後援部隊的威懾力極其強大,遼國瀛洲刺史高彥暉不堪重壓,主動投降了。至此,三關以南所有失地,都被後周迅速收覆。
此時,距後周世宗皇帝柴榮下詔親征只有區區四十二天,而從京師出發開赴戰場,實際只有三十二天。短短的一個月裏,契丹邊關守將望風歸順,無人攖其鋒,一舉收覆三關三州十七縣,共覆民一萬八千餘戶,為大唐中期以後漢人前所未有之勝利!
5月2日,柴榮在瓦橋關行宮大宴眾將,將士們,前面就是幽州,即為古之燕地,為燕雲十六州之首……
但是出乎柴榮的意料之外,幾乎所有的將士都沈默了下來,包括以悍勇無敵著稱的李重進。他們向柴榮報告了最新的情報——遼國王耶律述律已經率領契丹精銳騎兵來到了幽州附近,他不再喝酒了,此時就屯兵在燕山之北。契丹的前鋒部隊馬上就要到瓦橋關了。
耶律述律……柴榮默默地念著這個異族酋長的名字。是的,幽州,遼國絕不會輕易放棄,而耶律璟更不是李璟……但這又有什麽關系,這次進攻並不是偷襲,本來就是要與契丹分出個輸贏勝負!
但是隨軍的大臣和眾將們卻不這麽想,這些人的心理完全符合唐末以來漢民族的心態——“陛下離京才四十二天,兵不血刃,北舉燕南之地,此不世之功也。今虜騎皆聚幽州,未宜深入。若貿然進軍,一旦有失,則前功盡棄矣。”
柴榮聽得忍無可忍,奮然而起——“乘勝長驅,正如破竹之勢,怎可中輟?!”
就在當天,柴榮即令先鋒都指揮史劉重進率軍先發,就在瓦橋關以北,與契丹先鋒相遇,一場激戰,斬其數百游騎,進而攻占距離幽州僅一百二十公裏的固安(今屬河北)。到第二天,柴榮親自來到了最前線,他到固安的安陽水(即今永定河)視察軍情。然後命令立即架橋,以備全軍迅速通過。不等耶律述律前來,他就要主動去向契丹兵團挑戰。
請記住這一天,公元959年5月3日,柴榮從前線返回瓦橋關,準備下一天的征戰……這一天是柴榮命運的分水嶺。就像古希臘國王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得勝,會宴將士;也像是神話傳說中無敵的勇士阿喀硫斯最後一次沖擊特洛亞城門,他們都到了命數終止的那一天。
傳說柴榮當天心神激越,縱馬馳上一片高坡,他要“駐馬高阜,以觀六師”。是的,他看到了他雄壯的軍隊在他面前源源不斷地開赴戰場,也看到了當地的父老牽牛舉酒來歡迎他。他順口問道:“此地何名?”
“回陛下,故老相傳,謂之病龍臺。”
柴榮愕然,既而黯然下坡,當天夜裏就突然發病,就此臥床不起。
當然,這是傳說,出自《五代史補》。但細查史書,此時柴榮即位已經五年了,五年之中他五次親征,鞍馬勞頓,事必親躬,有跡象表明,就在此次出征以前,他就已經有病。因為有大臣上疏勸他——“待聖體稍安之後再行北伐,亦不為晚。”
但柴榮毫不理會,終於在和契丹國王決戰的前夕,他突然倒下了。但就是這樣,他倒在了床上,仍然不肯罷休。史有記載,5月4日,有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攻破易州(今屬河北),擒獲契丹刺史李在欽,獻於柴榮帳下,柴榮為表示決無退軍之意,令押赴軍前斬首。
5月5日,柴榮下詔以瓦橋關為雄州,以益津關為霸州,征發數千民夫來修築霸州的城墻。既以得之,決不放棄;
5月6日,柴榮命大將李重進統兵出土門(今河北獲鹿西南)攻擊北漢,進一步削平契丹的援軍,一切仍然為了與契丹兵團決戰作準備。
但是到了7日,柴榮終於支持不住了,他的身體背叛了他,讓他知道他終究還是一個凡人……群臣苦苦勸說,他無可奈何只能回京養病。臨行前,他命令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,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,各率本部駐守二州。
一定要守住!等我回來……我還要回來,這是我們進攻契丹,收覆燕雲的基地……
5月8日,柴榮從雄州起程南歸,於30日回到了都城開封。自離京北征到此時返回,總計才有六十天,但柴榮身體的健康已經有了天壤之別,多年的積勞,平時的大喜大怒,讓他的身體徹底崩潰,再也無法康覆。而到了6月2日,命運再次給了柴榮劇烈的打擊,他的女兒突然死了,柴榮悲慟難當,他不懂,上蒼為什麽要這樣對待他!
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了無生趣,柴榮真的再也支撐不下去了,在公元959年6月19日晚,他死了,帶著無盡的遺憾,帶著未完的理想,在年僅三十九歲的時候,就離開了人間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